

进德镇位于柳州市柳江区中部,东及东南靠新兴工业园、新兴农场和穿山镇,南至百朋镇,西邻成团镇,北连拉堡镇。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进德街33号,该镇行政区域面积119平方公里,毗邻柳江城区,东南距白莲机场不到6千米,东北到新兴工业园8千米,离工业重镇柳州市10千米,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辖进德、槎山、三千、四连、琼林、泗浪、乐山、江中、白山、沙子、龙新等11个村和进德街1个社区,107个自然屯。区域面积11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1万人。全年可耕种水稻、糖蔗、各类蔬菜,是柳州市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
进德镇毗邻主城区,镇域内交通、陆运、航运十分便利,湘桂铁路、柳南客运专线、柳广铁路柳州至梧州段(建设中)贯穿境内,兴柳路全线直通新兴工业园和白莲机场,宜柳高速(进德互通)出口正在建设中,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我镇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镇、柳州市“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先进乡镇、柳州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先进集体、柳州市级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全镇事业发展蓬勃发展。
筑牢产业强镇根基。通过“桉退蔗进”行动和卫片执法实现耕地流入3623.67亩,耕地保有量正增长6340.43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14万亩,粮食产量1.45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10.99万亩(含复种)。种植有优质火龙果、黑玉米、台湾桑葚、无花果等精品水果,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32万吨,水果产量2.06万吨,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稳步推进养殖业,生猪出栏2.67万头,牛出栏3581头,羊出栏8165头,家禽出栏88.82万羽,畜牧业生产态势良好。持续巩固“一都米”品牌优势,按照“北有五常、南有一都”的发展蓝图,成功打造2000余亩柳江区区域水稻产业中心的核心示范区,有效辐射带动周边6000余亩可追溯的“一都米”种植。
现代服务业层次提升。配合推进交通运输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及广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创建工作,进德镇客货邮服务中心、12个行政村(社区)客货邮服务网点和配送中心改造完成。立足非遗文化、乡村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创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带,新建成长安屯特色采摘基地,晋航农业生态园、刷子摄影基地、古坝观光园完成升级改造,今年来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长乐物流园实现交易额40亿元,货运量1000万立方、快递3000万件,物流+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因地制宜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通过柳江区“村口说事”品牌,组建“勺管家”、红白事志愿服务队,规范村级红白喜事等宴席。以“五个”好打造乐山村“十礼长安”试点,建设“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文明实践风景线路。
乡村建设提质升级。乡村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提升,江中村、沙子村、泗浪村产业路竣工通车,“一事一议”硬化村屯道路3.26公里。充电设施不断完善,有序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站项目建设,12个行政村实现5G全覆盖,新建新能源充电桩7个。深入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整治工作,整改销号率100%。有严厉打击“两违”,依法拆除违法建设面积4269平方米。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有效推进,农村户厕摸排率100%,完成户厕改造47户。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示范村庄创建工作,建立进德社区保洁长效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辖区道路养护、社区飞线乱象整治和社区沿街道路修复工作。
生态治理全力推进。“林长制”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绿色生态屏障不断筑牢。深入开展“河长制”,河库“四乱”清理整治工作有力推进;配合完成三千河进德乐山至白山段整治工程I标段等4个项目。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强化扬尘管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完成火点处置任务1052宗,完成率100%,全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完成11个入河口排污口排查工作;完成龙新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水平提升。进德六兰村级污水处理设施竣工验收,进德长安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风险管控,保证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工业产业不断壮大。主动接受柳州工业辐射,积极推动钢铁、建材、物流等产业发展,长乐现代物流园(长乐钢铁世界)入驻企业120余家,目前园区有京东、极兔等产值过亿企业,形成集物流、钢铁贸易、仓储、金融等于一体的柳州制造业配套产业全链条;大都混凝土、鼎盛混凝土、花果山建材等企业形成建材产业综合体。全镇企业突破25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
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镇五办三中心一队机构和职能配置全面优化,确保人岗相适、权责明晰、执法有力。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梳理工作有序推进。深入推进“一窗通办”改革,53个事项统一进驻镇便民服务中心,增设“帮办代办”服务窗口,推出“网上办”“掌上办”等多元化服务模式,2024年共办理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事项2113件,不需盖章服务事项2465件。
文化底色持续擦亮。依托丰厚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客家乡愁文化示范带,辖区内东南与穿山镇交界处的通天岩(“柳江人”洞)和客家人“九厅十八井”建房布局,均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壮族师公舞”“客家上花灯”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客家花灯舞”“客家娘酒酿造技艺”被列为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培育晋航农业生态园、刷子摄影基地、古坝观光园等“农文旅研”融合发展新业态,近郊休闲旅游圈初具规模。
营商环境更新优化。推进进德镇商会乔迁揭牌,打造良好政商交流平台;以“共建新家园”活动为契机,成立进德镇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承办柳江区“万企兴万村”行动“组团式”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主题活动,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推进“小三级”工会建设,优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共走访小微企业339家次,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到位。健全和完善地方债务防范化解协调机制,全面动态掌握全口径债务变动情况,实现数据共享、协调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进德镇位于柳州市柳江区中部,东及东南靠新兴工业园、新兴农场和穿山镇,南至百朋镇,西邻成团镇,北连拉堡镇。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进德街33号,该镇行政区域面积119平方公里,毗邻柳江城区,东南距白莲机场不到6千米,东北到新兴工业园8千米,离工业重镇柳州市10千米,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辖进德、槎山、三千、四连、琼林、泗浪、乐山、江中、白山、沙子、龙新等11个村和进德街1个社区,107个自然屯。区域面积11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1万人。全年可耕种水稻、糖蔗、各类蔬菜,是柳州市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
进德镇毗邻主城区,镇域内交通、陆运、航运十分便利,湘桂铁路、柳南客运专线、柳广铁路柳州至梧州段(建设中)贯穿境内,兴柳路全线直通新兴工业园和白莲机场,宜柳高速(进德互通)出口正在建设中,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我镇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镇、柳州市“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先进乡镇、柳州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先进集体、柳州市级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全镇事业发展蓬勃发展。
筑牢产业强镇根基。通过“桉退蔗进”行动和卫片执法实现耕地流入3623.67亩,耕地保有量正增长6340.43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14万亩,粮食产量1.45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10.99万亩(含复种)。种植有优质火龙果、黑玉米、台湾桑葚、无花果等精品水果,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32万吨,水果产量2.06万吨,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稳步推进养殖业,生猪出栏2.67万头,牛出栏3581头,羊出栏8165头,家禽出栏88.82万羽,畜牧业生产态势良好。持续巩固“一都米”品牌优势,按照“北有五常、南有一都”的发展蓝图,成功打造2000余亩柳江区区域水稻产业中心的核心示范区,有效辐射带动周边6000余亩可追溯的“一都米”种植。
现代服务业层次提升。配合推进交通运输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及广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创建工作,进德镇客货邮服务中心、12个行政村(社区)客货邮服务网点和配送中心改造完成。立足非遗文化、乡村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创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带,新建成长安屯特色采摘基地,晋航农业生态园、刷子摄影基地、古坝观光园完成升级改造,今年来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长乐物流园实现交易额40亿元,货运量1000万立方、快递3000万件,物流+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因地制宜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通过柳江区“村口说事”品牌,组建“勺管家”、红白事志愿服务队,规范村级红白喜事等宴席。以“五个”好打造乐山村“十礼长安”试点,建设“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文明实践风景线路。
乡村建设提质升级。乡村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提升,江中村、沙子村、泗浪村产业路竣工通车,“一事一议”硬化村屯道路3.26公里。充电设施不断完善,有序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站项目建设,12个行政村实现5G全覆盖,新建新能源充电桩7个。深入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整治工作,整改销号率100%。有严厉打击“两违”,依法拆除违法建设面积4269平方米。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有效推进,农村户厕摸排率100%,完成户厕改造47户。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示范村庄创建工作,建立进德社区保洁长效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辖区道路养护、社区飞线乱象整治和社区沿街道路修复工作。
生态治理全力推进。“林长制”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绿色生态屏障不断筑牢。深入开展“河长制”,河库“四乱”清理整治工作有力推进;配合完成三千河进德乐山至白山段整治工程I标段等4个项目。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强化扬尘管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完成火点处置任务1052宗,完成率100%,全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完成11个入河口排污口排查工作;完成龙新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水平提升。进德六兰村级污水处理设施竣工验收,进德长安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风险管控,保证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工业产业不断壮大。主动接受柳州工业辐射,积极推动钢铁、建材、物流等产业发展,长乐现代物流园(长乐钢铁世界)入驻企业120余家,目前园区有京东、极兔等产值过亿企业,形成集物流、钢铁贸易、仓储、金融等于一体的柳州制造业配套产业全链条;大都混凝土、鼎盛混凝土、花果山建材等企业形成建材产业综合体。全镇企业突破25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
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镇五办三中心一队机构和职能配置全面优化,确保人岗相适、权责明晰、执法有力。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梳理工作有序推进。深入推进“一窗通办”改革,53个事项统一进驻镇便民服务中心,增设“帮办代办”服务窗口,推出“网上办”“掌上办”等多元化服务模式,2024年共办理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事项2113件,不需盖章服务事项2465件。
文化底色持续擦亮。依托丰厚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客家乡愁文化示范带,辖区内东南与穿山镇交界处的通天岩(“柳江人”洞)和客家人“九厅十八井”建房布局,均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壮族师公舞”“客家上花灯”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客家花灯舞”“客家娘酒酿造技艺”被列为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培育晋航农业生态园、刷子摄影基地、古坝观光园等“农文旅研”融合发展新业态,近郊休闲旅游圈初具规模。
营商环境更新优化。推进进德镇商会乔迁揭牌,打造良好政商交流平台;以“共建新家园”活动为契机,成立进德镇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承办柳江区“万企兴万村”行动“组团式”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主题活动,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推进“小三级”工会建设,优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共走访小微企业339家次,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到位。健全和完善地方债务防范化解协调机制,全面动态掌握全口径债务变动情况,实现数据共享、协调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