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委员(组):
你们在区二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挖掘柳江酸笋传统文化,助力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7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根据提案(建议)第一点:挖掘和提炼竹子种植和酸笋制作技艺文化内涵,开展主题宣传及非遗申报。区文体广旅部门已积极开展“柳江酸笋制作技艺”非遗挖掘和申报工作。首先从年初以来,收集到“柳江酸笋制作技艺”历史文献、相关习俗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的图片等资料。并备有1个120平方米的展厅,可用于开展“柳江酸笋制作技艺”的相关宣传展示活动;有1个55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可用于开展培训传承活动、召开研讨会等。其次柳江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将“柳江酸笋制作技艺”于2022年列入柳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政府已着手进行该传统技艺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同时正在申报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下一步,柳江区继续开展“柳江酸笋制作技艺”的资源普查工作,建立“柳江酸笋制作技艺”档案,收集、整理、挖掘,进一步掌握“柳江酸笋制作技艺”的发展历史,分布状况、传承方式、人文传统、民俗特征等,了解“柳江酸笋制作技艺”的原生背景及群体和现存状况,民间有关资料,并将相关资料记录在案,为“柳江酸笋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提供学术支撑。
提案(建议)第二点:引进优质团队入驻,加强示范带动作用。近一年来,柳江区为了助力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农业农村局也积极引导螺蛳粉原材料基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螺蛳养殖约9000亩以上,加工型豆角种植3000亩以上,木耳种植20000棒以上,麻竹笋种植3000亩以上。还成立了象柳州市五朝拉二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种养螺蛳粉原材农产品。同时,还引进了柳州笋丫头农业有限公司进驻柳江,目前正在百朋镇白诺村原白诺小学内改建为酸笋、豆角腌制厂,已开始试产;正在成团镇六道村新建一个酸笋、豆角加工高标准化厂房,目前项目工作有序推进中,主体厂房已建成。
提案第三点:抓好前端质量安全监管,扶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在源头,全区8个乡镇均有农产品快速检测室,从2020年开始至今,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相继在三都、里高、穿山及成团镇提升改造了四个标准检测室。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在全区辖区内抽样快速检测3000多份样品,定量抽样检测800多份,坚定做好前端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正大力扶植柳州笋丫头农业有限公司在柳江的发展,同时正在加紧建设柳江区特色农产品初加工预处理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现已建成部分厂棚。
提案(建议)第四点:注重品牌打造效应,做好“柳江酸笋”地理标志保护。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做出了如下答复:一、据他们了解,柳江区种植麻竹的面积暂不足柳州麻竹总面积10%,从本地采收的麻竹笋作为原料提供本地企业加工半成品几乎为0,种植区域目前多为分散种植,无法形成片区规模化种植,地势条件不符合机械化作业,种植技术和硬件设施相对落后,交通运输极为不便,竹笋采收预处理技术相对落后,麻竹产业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二、目前种植的麻竹是从广东引进,种植时间短,与柳江区历史记载的传统竹笋、人文溯源、历史传承及特有品质完全不符。
综合以上内容,我区目前种植麻竹笋的区域比较分散,种植面积规模不大,还没有达到提案人提出的申请“柳江酸笋”地理标志及制定相关传统“柳江酸笋”地方标准的相关条件。
但随着各级人民政府对柳州螺蛳粉原材料基地的高度重视,“柳州螺蛳粉”也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从柳州大局出发,我们建议由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来牵头申请“柳州酸笋”地理标志及制定相关地方标准。
柳州市柳江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 7月 18日
XXX委员(组):
你们在区二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挖掘柳江酸笋传统文化,助力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7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根据提案(建议)第一点:挖掘和提炼竹子种植和酸笋制作技艺文化内涵,开展主题宣传及非遗申报。区文体广旅部门已积极开展“柳江酸笋制作技艺”非遗挖掘和申报工作。首先从年初以来,收集到“柳江酸笋制作技艺”历史文献、相关习俗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的图片等资料。并备有1个120平方米的展厅,可用于开展“柳江酸笋制作技艺”的相关宣传展示活动;有1个55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可用于开展培训传承活动、召开研讨会等。其次柳江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将“柳江酸笋制作技艺”于2022年列入柳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政府已着手进行该传统技艺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同时正在申报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下一步,柳江区继续开展“柳江酸笋制作技艺”的资源普查工作,建立“柳江酸笋制作技艺”档案,收集、整理、挖掘,进一步掌握“柳江酸笋制作技艺”的发展历史,分布状况、传承方式、人文传统、民俗特征等,了解“柳江酸笋制作技艺”的原生背景及群体和现存状况,民间有关资料,并将相关资料记录在案,为“柳江酸笋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提供学术支撑。
提案(建议)第二点:引进优质团队入驻,加强示范带动作用。近一年来,柳江区为了助力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农业农村局也积极引导螺蛳粉原材料基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螺蛳养殖约9000亩以上,加工型豆角种植3000亩以上,木耳种植20000棒以上,麻竹笋种植3000亩以上。还成立了象柳州市五朝拉二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种养螺蛳粉原材农产品。同时,还引进了柳州笋丫头农业有限公司进驻柳江,目前正在百朋镇白诺村原白诺小学内改建为酸笋、豆角腌制厂,已开始试产;正在成团镇六道村新建一个酸笋、豆角加工高标准化厂房,目前项目工作有序推进中,主体厂房已建成。
提案第三点:抓好前端质量安全监管,扶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在源头,全区8个乡镇均有农产品快速检测室,从2020年开始至今,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相继在三都、里高、穿山及成团镇提升改造了四个标准检测室。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在全区辖区内抽样快速检测3000多份样品,定量抽样检测800多份,坚定做好前端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正大力扶植柳州笋丫头农业有限公司在柳江的发展,同时正在加紧建设柳江区特色农产品初加工预处理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现已建成部分厂棚。
提案(建议)第四点:注重品牌打造效应,做好“柳江酸笋”地理标志保护。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做出了如下答复:一、据他们了解,柳江区种植麻竹的面积暂不足柳州麻竹总面积10%,从本地采收的麻竹笋作为原料提供本地企业加工半成品几乎为0,种植区域目前多为分散种植,无法形成片区规模化种植,地势条件不符合机械化作业,种植技术和硬件设施相对落后,交通运输极为不便,竹笋采收预处理技术相对落后,麻竹产业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二、目前种植的麻竹是从广东引进,种植时间短,与柳江区历史记载的传统竹笋、人文溯源、历史传承及特有品质完全不符。
综合以上内容,我区目前种植麻竹笋的区域比较分散,种植面积规模不大,还没有达到提案人提出的申请“柳江酸笋”地理标志及制定相关传统“柳江酸笋”地方标准的相关条件。
但随着各级人民政府对柳州螺蛳粉原材料基地的高度重视,“柳州螺蛳粉”也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从柳州大局出发,我们建议由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来牵头申请“柳州酸笋”地理标志及制定相关地方标准。
柳州市柳江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 7月 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