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柳江区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民政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紧扣民政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民政普法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民政法治工作,为建设法治柳江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普法工作责任
一是局领导班子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将法治建设与民政业务同步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局党组集中学法2次,党支部集中学法4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相关法律法规,弘扬宪法精神,全面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并广泛征求意见,确保民政业务重要决策、项目经班子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后执行。三是配备1名公职律师,对婚姻登记、社会救助、殡葬、养老等领域,进行事前法律风险评估及全面依法行政监督。截至目前,我局12345政府热线、便民服务热线办结率保持100%。
二、深化理论学习,提升执法素养水平
一是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党内法规与民政法律法规专题学习活动,共计4次,增强法治观念,提升干部职工法治素养。二是以现实案件为镜鉴,开展3次重要节日前集体廉政谈话,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各类严重违纪违法案件;2次组织领导干部旁听涉及柳州市和柳江区领导干部贪污罪、受贿罪案件的公开庭审,直观深入地面对反面典型案例;组织全体党员到广西廉政教育基地(柳州监狱)开展“学纪知纪明底线 锤炼党性铸忠魂”廉政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以案为鉴、吸取教训,切实提升拒腐防变能力。三是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2024年度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在线培训、全区民政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培训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学习考试,完成率和参考率均为100%,合格率100%。
三、围绕民政主线,拓宽普法宣传覆盖
一是深入开展社会救助政策普法宣传。将社会救助法律法规的宣传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通过播放救助宣传短片、举办主题宣传活动、提供政策解读和咨询以及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累计发放救助宣传册1.6万册,接受政策咨询1800余人次。二是在婚姻登记、殡葬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通过“我们的节日 爱在七夕”等主题活动倡导文明婚俗,发放“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倡议书100余份;清明节期间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1200份、悬挂横幅80条、张贴海报120张、发放宣传布袋70个,积极推广生态安葬和文明节俭办丧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及诈骗专项行动,悬挂标语4条、举办宣传讲座3场、发放宣传资料80余份,切实保护了老年人权益。三是深化地名管理和边界治理法治宣传,助力平安建设。积极宣传解读新修订出台的《地名管理条例》,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平安边界创建活动,通过宣传界桩的标志性、指向性作用,推进依法治界,维护双方边界的平安稳定。四是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现场设立咨询点、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展板等,突出“靶向”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居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并立足民政工作职能,现场解答民政相关政策。
四、严格执法监督,践行“阳光执法”公信力
严格履行执法监督职责,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要求,及时向社会组织发布年检通知,规范年检内容、标准、材料和时限等,依法对我区应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开展年检工作。2024年,依法对1家僵尸型社会组织下发了撤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在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公示。积极践行“阳光执法”,严格执行城乡低保救助和特困人员供养政策,2024年度,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738万元,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深入监督低保对象认定程序的合规性,组织开展专项调查,实地走访300户低保家庭,抽查覆盖率达到41%,遏制救助审核认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了救助工作的公正性与透明度。
五、2025年工作计划
我局将继续秉承法治精神,深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推动民政法治建设迈向新台阶,为民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深化法治理念,强化队伍建设
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贯彻,进一步强化执法队伍的建设,通过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确保执法工作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鼓励更多干部考取执法证,提高干部职工的法治素养。
(二)加大普法力度,创新宣传形式
提升民众的法治意识和参与度,加大民政领域工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将普法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民政领域风险防范相结合,提高民众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
2024年以来,柳江区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民政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紧扣民政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民政普法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民政法治工作,为建设法治柳江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普法工作责任
一是局领导班子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将法治建设与民政业务同步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局党组集中学法2次,党支部集中学法4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相关法律法规,弘扬宪法精神,全面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并广泛征求意见,确保民政业务重要决策、项目经班子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后执行。三是配备1名公职律师,对婚姻登记、社会救助、殡葬、养老等领域,进行事前法律风险评估及全面依法行政监督。截至目前,我局12345政府热线、便民服务热线办结率保持100%。
二、深化理论学习,提升执法素养水平
一是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党内法规与民政法律法规专题学习活动,共计4次,增强法治观念,提升干部职工法治素养。二是以现实案件为镜鉴,开展3次重要节日前集体廉政谈话,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各类严重违纪违法案件;2次组织领导干部旁听涉及柳州市和柳江区领导干部贪污罪、受贿罪案件的公开庭审,直观深入地面对反面典型案例;组织全体党员到广西廉政教育基地(柳州监狱)开展“学纪知纪明底线 锤炼党性铸忠魂”廉政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以案为鉴、吸取教训,切实提升拒腐防变能力。三是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2024年度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在线培训、全区民政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培训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学习考试,完成率和参考率均为100%,合格率100%。
三、围绕民政主线,拓宽普法宣传覆盖
一是深入开展社会救助政策普法宣传。将社会救助法律法规的宣传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通过播放救助宣传短片、举办主题宣传活动、提供政策解读和咨询以及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累计发放救助宣传册1.6万册,接受政策咨询1800余人次。二是在婚姻登记、殡葬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通过“我们的节日 爱在七夕”等主题活动倡导文明婚俗,发放“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倡议书100余份;清明节期间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1200份、悬挂横幅80条、张贴海报120张、发放宣传布袋70个,积极推广生态安葬和文明节俭办丧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及诈骗专项行动,悬挂标语4条、举办宣传讲座3场、发放宣传资料80余份,切实保护了老年人权益。三是深化地名管理和边界治理法治宣传,助力平安建设。积极宣传解读新修订出台的《地名管理条例》,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平安边界创建活动,通过宣传界桩的标志性、指向性作用,推进依法治界,维护双方边界的平安稳定。四是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现场设立咨询点、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展板等,突出“靶向”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居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并立足民政工作职能,现场解答民政相关政策。
四、严格执法监督,践行“阳光执法”公信力
严格履行执法监督职责,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要求,及时向社会组织发布年检通知,规范年检内容、标准、材料和时限等,依法对我区应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开展年检工作。2024年,依法对1家僵尸型社会组织下发了撤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在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公示。积极践行“阳光执法”,严格执行城乡低保救助和特困人员供养政策,2024年度,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738万元,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深入监督低保对象认定程序的合规性,组织开展专项调查,实地走访300户低保家庭,抽查覆盖率达到41%,遏制救助审核认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了救助工作的公正性与透明度。
五、2025年工作计划
我局将继续秉承法治精神,深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推动民政法治建设迈向新台阶,为民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深化法治理念,强化队伍建设
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贯彻,进一步强化执法队伍的建设,通过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确保执法工作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鼓励更多干部考取执法证,提高干部职工的法治素养。
(二)加大普法力度,创新宣传形式
提升民众的法治意识和参与度,加大民政领域工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将普法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民政领域风险防范相结合,提高民众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