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柳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日是:
模式切换

【实干开新局 聚力促发展】践行医药责任 助力健康发展

来源: 微柳江  |   发布日期: 2025-03-31 12:00   |

匠心铸就卓越  守护民众健康

——记广西壮族自治区花红药业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生产中心总经理张艳华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花红药业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花红药业),有这样一位员工,她以专业诠释责任,用创新驱动发展,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她就是集团副总裁、生产中心总经理——张艳华。


深耕研发 传承医药精髓

在花红药业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包装线上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熟练地将消肿止痛酊一瓶瓶装入小盒,随后整齐码放在传送带上进行装箱。整个生产过程中,人工与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消肿止痛酊生产线上,张艳华正带领团队进行关键控制点核查。“这款经典良药最初用于治疗跌打扭伤和风湿骨痛等疾病,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因消费者反馈其对冻疮的疗效良好,为验证这一疗效,我们开展药理学和临床研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后,最终产品新增‘冻疮’适应症获批,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广泛的用药选择。”张艳华还积极推动花红颗粒的二次开发,经过团队多次试验研究,优化了赋形剂,使每次服用量降至2.5克,并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这一改进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服用顺应性,还使其临床使用扩展至糖尿病等特殊患者,从而有效扩宽产品的市场应用。

经过不懈努力,二次开发产品终有成果回报。2023年,张艳华参与的“无糖型花红颗粒制剂及标准提升研究”项目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年,其负责的消肿止痛酊增加冻疮适应症项目荣获柳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创新突破 赋能智造升级

“以前我们生产花红胶囊,需要烘制干膏粉制成颗粒,而现在只需要将稠膏一步制作成颗粒,这一变革不仅缩短生产周期,还提升产品质量。”在花红药业,一条全新的智能化药品生产线正高效运转,这条凝聚着张艳华带领团队3年心血的改造项目,使花红胶囊前处理及提取生产周期缩短3天,生产效率提高30%。

在传统制造到智能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上,张艳华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品质升级的理念。2023年,张艳华和团队敏锐地识别出药材前处理生产工序中存在的问题,如粉尘大、反复转运等。经过深入分析和与设备厂家的反复测试,她提出将药材前处理升级为选洗切烘一体化的流水线作业,以提高药品质量并缩短生产流程。同年,公司还引进了从药材翻包、初切、风选、水洗到再次切制和至带式干燥的连线生产技术,这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显著提升了净药材的质量。“我们改变的只是生产方式,坚守的永远是疗效初心。”张艳华说。

她的理念和实践得到了公司董事长韦飞燕的高度认可:“张艳华团队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缩短生产周期方面的努力,展现了对前沿科技与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希望他们继续攻克各类产品的关键技术壁垒,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质控筑基 打造行业标杆

在制药行业,药品质量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其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张艳华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全力投入到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她组织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与审核制度,确保每一个药材供应商都能满足公司设定的高质量标准。为进一步确保药材的质量,张艳华每年都会前往药材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她关注的不仅仅是药材的外观质量,更深入到种植环境、土壤状况和种植人员的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药材的生长条件和生产过程,确保企业能够采购到优质的药材,从源头上保障药品的质量。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张艳华深刻认识到,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人员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2023至2024年,她在生产中心组织开展应知应会专项培训工作,通过对部门负责人培训完成情况、培训讲师培训组织情况、培训学员综合评分、培训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学员满意度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定考核,提高员工对岗位应知应会内容的认知程度,充分保障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对保障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接下来,我们计划在药品生产创新与质量管理工作上持续发力,引入更多前沿技术,计划三年内通过CNAS认证,提升药品检测规范与水平,匹配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吸纳最新科研成果,开发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特色产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张艳华表示。

记者:王海力



柳江新闻
【实干开新局 聚力促发展】践行医药责任 助力健康发展

来源: 微柳江  |   发布日期: 2025-03-31 12:00   

匠心铸就卓越  守护民众健康

——记广西壮族自治区花红药业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生产中心总经理张艳华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花红药业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花红药业),有这样一位员工,她以专业诠释责任,用创新驱动发展,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她就是集团副总裁、生产中心总经理——张艳华。


深耕研发 传承医药精髓

在花红药业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包装线上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熟练地将消肿止痛酊一瓶瓶装入小盒,随后整齐码放在传送带上进行装箱。整个生产过程中,人工与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消肿止痛酊生产线上,张艳华正带领团队进行关键控制点核查。“这款经典良药最初用于治疗跌打扭伤和风湿骨痛等疾病,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因消费者反馈其对冻疮的疗效良好,为验证这一疗效,我们开展药理学和临床研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后,最终产品新增‘冻疮’适应症获批,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广泛的用药选择。”张艳华还积极推动花红颗粒的二次开发,经过团队多次试验研究,优化了赋形剂,使每次服用量降至2.5克,并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这一改进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服用顺应性,还使其临床使用扩展至糖尿病等特殊患者,从而有效扩宽产品的市场应用。

经过不懈努力,二次开发产品终有成果回报。2023年,张艳华参与的“无糖型花红颗粒制剂及标准提升研究”项目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年,其负责的消肿止痛酊增加冻疮适应症项目荣获柳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创新突破 赋能智造升级

“以前我们生产花红胶囊,需要烘制干膏粉制成颗粒,而现在只需要将稠膏一步制作成颗粒,这一变革不仅缩短生产周期,还提升产品质量。”在花红药业,一条全新的智能化药品生产线正高效运转,这条凝聚着张艳华带领团队3年心血的改造项目,使花红胶囊前处理及提取生产周期缩短3天,生产效率提高30%。

在传统制造到智能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上,张艳华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品质升级的理念。2023年,张艳华和团队敏锐地识别出药材前处理生产工序中存在的问题,如粉尘大、反复转运等。经过深入分析和与设备厂家的反复测试,她提出将药材前处理升级为选洗切烘一体化的流水线作业,以提高药品质量并缩短生产流程。同年,公司还引进了从药材翻包、初切、风选、水洗到再次切制和至带式干燥的连线生产技术,这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显著提升了净药材的质量。“我们改变的只是生产方式,坚守的永远是疗效初心。”张艳华说。

她的理念和实践得到了公司董事长韦飞燕的高度认可:“张艳华团队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缩短生产周期方面的努力,展现了对前沿科技与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希望他们继续攻克各类产品的关键技术壁垒,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质控筑基 打造行业标杆

在制药行业,药品质量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其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张艳华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全力投入到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她组织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与审核制度,确保每一个药材供应商都能满足公司设定的高质量标准。为进一步确保药材的质量,张艳华每年都会前往药材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她关注的不仅仅是药材的外观质量,更深入到种植环境、土壤状况和种植人员的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药材的生长条件和生产过程,确保企业能够采购到优质的药材,从源头上保障药品的质量。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张艳华深刻认识到,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人员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2023至2024年,她在生产中心组织开展应知应会专项培训工作,通过对部门负责人培训完成情况、培训讲师培训组织情况、培训学员综合评分、培训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学员满意度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定考核,提高员工对岗位应知应会内容的认知程度,充分保障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对保障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接下来,我们计划在药品生产创新与质量管理工作上持续发力,引入更多前沿技术,计划三年内通过CNAS认证,提升药品检测规范与水平,匹配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吸纳最新科研成果,开发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特色产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张艳华表示。

记者:王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