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本周,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广西日报》《柳州日报》等各级媒体点赞柳江,报道我区工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情况,展现柳江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和强劲活力,有力提升柳江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关重点稿件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春日的柳州,紫荆花满城盛放,尽显这座工业城市的蓬勃生机。
位于柳州市柳江区的广西长乐物流园,园区内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货车穿梭其中,叉车来回搬运货物,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指挥调度,彰显着现代物流的高效与活力。
资料图片:广西长乐物流园全景。(罗春宇 摄)
广西长乐物流园,是自治区重点项目以及柳州市重点打造的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园区总规划用地约1500亩,总投资超36亿元,它零距离衔接西鹅铁路货运中心进德货运站与进德高速互通,10 分钟可达白莲机场,20 分钟能通达阳和码头,半小时内可覆盖柳州各城区,构建起铁、陆、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为发展现代物流筑牢根基。 目前,物流园已搭建起高端定制仓、标准厂房、中转仓配等多功能综合性物流设施,物业形态以电商快递、钢材配送、仓储物流、货运配载为主。
长乐物流园并非传统意义的货物中转站,而是深度融合制造业的“钢铁世界”。园区内聚集了100多家钢铁贸易、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到配送的全链条服务。
物流园执行总经理黄乃新介绍,园区对钢铁销售企业仓库和制造加工企业原材料库进行整合,合并为公共仓库,取消了加工企业原料仓库,从而为企业降低库存成本。经过3年多的磨合与调度,园区物流企业推行定时定点的共同配送模式。园区组织入驻的物流企业和加工商贸企业进行商议,协调各方调整生产加工节奏和物流发货时点,形成共同配送的作业模式,实现同频共振、互利共赢。同时,园区为企业组织管理咨询、流程优化等专题活动,并引入园区AI智能化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消耗。
园区内一家家电企业负责人说:“这里不仅能一站式采购钢材,还能按需定制切割,成本直降15%。”这种“前店后厂”模式,让制造业与物流业无缝对接,2024年,园区钢铁贸易量突破160万吨。
智慧化升级是另一大亮点。园区引入“互联网+物流”系统,实现仓储管理、车辆调度的数字化。京东、极兔等企业在此设立区域分拨中心,3万平方米的智能仓库内,机器人分拣线24小时运转,日均处理快递超10万件,同时新增就业岗位600个,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
黄乃新说:“去年园区交易额达40亿元,今年计划突破50亿元大关。”
长乐物流园正不断改革创新,以现代物流为驱动,持续为柳州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来源:新华网
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里高镇的广袤田野间,连片的桑树林随风摇曳,宛如一座座“绿色金矿”,正为当地村民铺就一条增收致富的“新丝路”。
图为技术员指导蚕农养蚕。王海力 张春艳 供图
近日,走进三合村郑月英的养蚕室,数万条蚕宝宝正在蚕床上进食。郑月英动作娴熟地添叶、清渣,脸上洋溢着喜悦:“以前养蚕靠经验,产量‘看天吃饭’。现在有技术指导,季蚕茧优质率有了很大提升,收入翻几番。”再过半月,这批蚕宝宝将结出饱满的蚕茧,为她带来新一季的丰收。
里高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黄双平是蚕农们的“贴心顾问”。从蚕种孵化到温湿度调控,再到消毒防疫,他手把手传授科学养殖要领:“小龄蚕对环境敏感,温度要稳在26℃至27℃,桑叶必须新鲜无露水。”通过定期培训与入户指导,越来越多的蚕农掌握标准化养殖技术,蚕茧优质率显著提升。
图为一片翠绿的桑园。王海力 张春艳 供图
近年来,里高镇立足桑蚕产业“短平快”的优势,以政策扶持为引擎、技术推广为支撑、示范户带动为抓手,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全镇桑园面积达2.83万亩,预计2025年产鲜茧4300吨,养蚕规模突破12万张,产业链条逐步向缫丝、织绸延伸。
从桑叶到丝线,从传统到创新,里高镇正以桑蚕产业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致富路上,越来越多的村民如春蚕破茧,用勤劳与智慧编织出幸福生活的绚丽篇章。
通讯员:王海力 张春艳
来源:中新网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青花梨迎来生长的关键期,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里高镇积极组织农户开展管护工作,为今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技术员指导果农管护青花梨。姚玮怿 摄
4月11日,走进里高镇果门屯,放眼望去,连片的梨树宛如绿色海洋,绿叶间,青涩的小果悄悄探出头,微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果农们穿梭于梨树间,手中的剪刀精准地伸向那些多余枝条,“咔嚓”一声,枝条应声而落,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为帮助果农科学开展疏枝管护工作,里高镇农技人员卢阳梅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现场指导。她手中拿着一根刚刚剪下的枝条,向果农们耐心讲解道,修剪掉多余的枝条,能够调整树冠结构,保证每棵树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减少病虫害发生。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认真做好疏枝等管护工作,这直接关系到今年青花梨收成。农技员的指导就像一场‘及时雨’,我们心里更踏实了,对今年的青花梨丰收充满信心。”种植户韦云飞说。
“今年我们引进并种植110亩新品种桂蜜梨3号,其中,10亩采用双臂顺行式新型棚架梨树栽培模式,此新型栽培模式可大幅提升柳江梨的品质与外观,长出的果实爽脆清甜、个大肉厚。”柳江区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科技特派员唐丕良介绍,通过邀请专家强化技术赋能,从老树修剪、土壤改良、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及果实套袋等方面,为果农提供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带领果农进行科学管理,全方位助力青花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今年青花梨种植面积1.66万亩,预计亩产3000公斤至4000公斤。
近年来,里高镇深度挖掘青花梨产业价值,打造“梨园花语”“琴韵梨香”农旅品牌,通过以梨为友、以节会友、以游兴村,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青花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多赢局面,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中新网
4月16日,2025年“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活动暨重点产业园区用工服务专项行动,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里高镇举办。
图为招聘会现场。姚玮怿 摄
现场,企业招聘人员有序布置展台,摆放企业宣传册和招聘简章。求职者往来于各展位间,驻足细读岗位信息,与企业招聘人员面对面交流,围绕职业发展空间、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咨询,现场既活跃又井然有序。
“我是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次招聘会信息的,了解到现场有不少适合我的岗位,感觉机会难得。”求职者王珍涛兴奋地说,“刚才我已向心仪企业提交报名信息,现在就盼着能顺利收到面试通知。”
广西庆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何珊介绍,该公司目前正积极扩充团队,计划招聘生产计划员和操作工,月薪在3000元至6000元,希望吸纳一批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且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优秀人才。
此次招聘会以“汇聚英才筑基石 人社服务促园兴”为主题,精准聚焦重点产业园区用工需求,通过搭建“政企民”三方对接平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架起高效沟通的桥梁。据了解,当天共19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1518个岗位,涵盖机械制造、物流运输、食品加工、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吸引400余名求职者进场应聘。
下一步,柳江区将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发布企业招聘资讯,扩大就业信息覆盖面,同时,深入各镇持续开展招聘活动,将招聘服务网络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真正实现“小规模、高频次、精准化”的就业服务模式,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人才优势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韦新娜 姚玮怿
来源:中新网
狠抓工作落实 破解发展瓶颈
——访柳江区委书记玉秋静
“柳江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柳州市‘新春第一会’精神和工作部署,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以开展工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个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15日,柳江区委书记玉秋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季度柳江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3.15%,取得开门红。
推动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技改。玉秋静表示,柳江区不遗余力地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引导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以做大做强智能家电产业的为切入点,助力柳州第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支持康明斯动力持续提升柴油及天然气发动机、混合动力和新能源动力技术,逐步承接国外订单转移。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园区建设,帮助天天乐药业提升产能,花红药业新基地实现投产。
聚焦产业集群,全力招商引资。玉秋静说,柳江区实施“全域全员全年”招商,聚焦产业集群招引、资源禀赋招商、新质生产力招商,主动强化与荣事达集团、深圳火焰天下公司等家电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对接浙江事智农业公司、海大集团、南京阿凡达机器人科技公司等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一季度,柳江区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活动20余次,新签项目合同投资额达10.22亿元。
紧盯关键环节,实施项目建设。玉秋静介绍,今年柳江区共推进“七个一批”(即谋划、洽谈、签约、开工、建设、投产、达产各一批)项目164个,总投资526.69亿元。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和工作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推进全过程跟踪服务模式,紧盯项目推进关键环节,定期梳理项目推进难点堵点,强化项目建设全周期闭环管理,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一季度,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9亿元,同比增长31.9%。
为确保“三个突破年”活动取得实效,柳江区出台了202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成立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谋划推动、保障落实。组建十个工作专班,负责重大项目“七个一批”各阶段工作落实和联系企业服务工作,确保各项具体工作有效开展。同时,聚焦市场、要素、政务、法治、开放等领域,优化政策供给、提升政务效能、强化要素保障、打造良好环境,全方位提升营商环境质量。此外,着力提升干部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的作风能力,切实以作风大转变促进工作大落实、效能大提升。
玉秋静表示,下一步,柳江区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柳州市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问题等重大事项,破解发展瓶颈,以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西日报》
工业经济“脉动”强劲
柳州县域经济系列报道之柳江篇
“2025年,我们力争产值过亿元!”4月11日,在广西高而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李金成坚定地对记者说。
这家位于柳州市柳江区的公司之所以满怀信心,源自柳江工业经济走势稳步向上。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柳江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3.15%。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产值再上新台阶,以及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助企纾困解难,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柳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过去采用吊车卸蔗,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经过智能化升级,现在我们采用自动液压翻板卸蔗,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率都提高了。”在广西糖业集团柳兴制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部副部长杨波告诉记者。
在制炼车间,体型硕大、黄色涂装的罐体引人注目。升级改造前,制炼车间澄清工段蒸发岗位依靠人工操作控制各效罐的进出汁和进汽量,一旦操作不及时,榨量不稳定,或加热、煮糖岗位抽汽不平衡,容易造成糖浆浓度不达标。
推行智能化、自动化刻不容缓。柳兴制糖公司在2024年检修期进行蒸发煮糖智能化管控系统升级改造,极大地降低了岗位工的劳动强度。由于岗位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频繁调整各类阀门,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减少设备维修成本。
推行智能化自动煮糖后,产出的白砂糖质量和收回率与人工煮糖相比偏差不大,但人工少、工人劳动强度低、维护成本更低。
据介绍,柳兴制糖公司先后投入3000万元,完成了蒸发煮糖智能管控项目、白砂糖装包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并新增两套甘蔗自动液压翻板及除杂输送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目前,该公司逐步由传统手工生产模式,转化为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绿色化的生产新模式。
同样,位于柳江区进德镇的广西鑫恒晶木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对现有设备升级和改造,在原有厂房及设备基础上,新增自动拼板机、自动热压机覆膜机、砂光机、锅炉废气循环利用烘干线及除尘配套等生产设施。
升级改造带来生产效率提升。以新增的自动拼板机为例,过去要依靠人工一张一张拼板。现在使用新设备,可自动连续拼接,相比原来人工排板,不仅板面平整度更高,而且排板和铺装速度更快,“劳动强度降低了10%以上。”该公司负责人说。
2.新兴产业持续发力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广西高而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柳江区新兴工业园的一家新兴企业,一期于2021年9月下线投产,目前有3条智能化生产线。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空气能热泵、太阳能光热、相变储能(储热/冷)新材料技术及产品、精密机械等多个领域。
“为了实现2025年产值过亿元的目标,我们加强创新研发,用创新产品引领市场;做好产业链配套,形成一定成本优势;加大市场推广投入,进一步深挖重点市场。”该公司总经理李金成表示,公司二期预计2026年竣工试投产,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逐步将公司打造成为新能源热泵产业现代化科技型企业集团。
注重前沿科技,看重新兴材料。在柳州开宇塑胶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峻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新研发生产的石墨烯注塑机,可以生产石墨烯散热片。相比传统的铝制散热片,石墨烯散热片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现在已供货给TCL、格力电器等家电企业。”
该公司位于柳江区穿山镇乐业路,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加工设备,可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制生产专用注塑机。徐峻介绍,除了新产品石墨烯注塑机,公司还可生产锁模能力120吨—2450吨的LK系列热塑性注塑机、120吨—550吨的LK-U系列热固性注塑机。其中,公司生产的热固性注塑机,在整个行业是名牌产品,供货给苏泊尔、爱仕达等企业。
“石墨烯注塑机的前景很看好,今年公司产值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徐峻说。
3.服务力度不断增强
新引进项目4个,合同投资额10.2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70亿元的14.6%,其中新签亿元工业项目合同投资额9.8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40亿元的24.55%;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完成额5.0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亿元的25.25%,其中招商引资项目制造业投资完成额4.8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亿元的32.6%。
这是柳江区一季度招商引资的一组数据。数据的背后,是该区服务力度不断增强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柳江区贯彻落实柳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工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个突破年活动,成立实体化运作的十个产业发展攻坚专班,全区上下招商引资热情不断高涨,成效初现。
该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助企纾困解难,在“大招商招大商”、助力增量企业投产见效的同时,扎实做好存量企业服务,推动存量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柳江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动员全区上下集聚服务资源,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帮助企业渡难关、拓市场、提效益、促升级;实行领导挂点服务企业责任制,宣传和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自治区、柳州市及柳江区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组织智能家电企业申报自治区重大优质工业项目、千企技改工程、设备搬迁和购置设备补贴等扶持共计8200万元;组织和帮助环峰公司等15家企业申报中长期贷款,额度达20多亿元。
来源:《广西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柳江区在推进乡村治理中立足区情,提出以党建为引领、以“三会兴屯”为抓手、以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一、以党建为引领 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政治保障,在乡村发展全过程中处于引领地位。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力,要以“党建+”的方式统筹各要素力量的投入。通过党员带领群众协商议事、投工投劳,坚持以“党旗红”为引领,访民户、听民情、办民事、解民忧;探索“党员先锋+数字乡村”模式,推广积分超市、智能监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为充分发挥屯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柳江区于2019年5月在成团镇成团村莲花屯率先成立了屯一级的党支部,以党建驱动的方式打通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为进一步优化党组织结构、增强党组织活力,柳江区针对村屯组织不健全、村事务管理混乱等问题,狠抓屯级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划分调整乡镇内部为多个网格片区形成方块式管理;通过优秀党员带头、村民积极参与的方式,搭建“以党组织为中心、优秀党员为纽带、网格片区为模块、村民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从零碎化到组织化的转变,党建赋能乡村治理实现了深度融合。
二、以“三会兴屯”为抓手 发挥基层组织职能
通过充分激发“三会”(屯级党支部委员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功能,拓展村民参与村屯事务的广度和深度,破解村屯“软”“弱”“散”等问题。屯级党支部的设立明确了“谁来管”,屯级党支部以带领基层工作组织机构(包括村民理事会和村民监事会)的方式参与乡村治理,既充分发挥组织支持和保障的功能,又发挥了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的功能;村民理事会规范运行章程明晰“管什么”,村民理事会按照屯级党支部要求开展协商议事、公益事业、矛盾协调、推动产业发展等工作,完善村规民约和接受监督的事项;村民监事会主要承担监督和监管的责任,理顺“怎么管”,主要负责对本村屯的重大建设和财经管理等事务进行监督。“三会”成立后,党支部成为各方力量的“黏合剂”,理事会架起政府和村民的“连心桥”,解决了基层组织能力弱化、队伍管理薄弱凝聚力差的问题。柳江区通过配齐“三会”成员队伍,凝聚村民的力量、统一全村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下村屯发展的“加速键”。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头。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要抓住“人”这一关键要素,不仅要对本土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行培育,还要鼓励精英回乡、引进优秀人才、储备青年人才等。柳江区秉持组织与人才建设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展屯级党支部书记全面提升行动,吸纳种养能手、返乡退伍军人等加入,选优配强屯级“领头雁”;同时关注致富能人加入理事会和监事会以建立屯级乡村振兴“强雁”人才库;采取“村挂点领导+党建指导员+三会成员”的培养方式,推行村挂点领导、党建指导员、“三会”成员结对共建,帮助“三会”成员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柳江区充分利用各屯资源条件,探索“支部牵头+党员领办+村民入股”产业发展方式,通过开展清产核资、成员分类确认、资产量化和股权设置等工作,深挖产业培养和解决集体经济难题。用好村屯特色资源,谋划村屯产业发展新路子,对外主动联系引进企业,将优质农产品和自然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大力开发优质果蔬农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拓宽村屯集体收入增收渠道,村民在收入上实现了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的变化。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柳江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比如通过组织花灯舞、醒狮等传统技艺展演,让群众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比如通过搭建农家书屋、联合柳江图书馆设立图书馆馆外服务点等方式,开展全民阅读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在乡村舞台举办“四季村晚”“三月三”“丰收节”“传承好家风”等文化活动,不断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的需求。
通讯员:陈丽
来源:《柳州日报》
提要
本周,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广西日报》《柳州日报》等各级媒体点赞柳江,报道我区工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情况,展现柳江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和强劲活力,有力提升柳江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关重点稿件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春日的柳州,紫荆花满城盛放,尽显这座工业城市的蓬勃生机。
位于柳州市柳江区的广西长乐物流园,园区内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货车穿梭其中,叉车来回搬运货物,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指挥调度,彰显着现代物流的高效与活力。
资料图片:广西长乐物流园全景。(罗春宇 摄)
广西长乐物流园,是自治区重点项目以及柳州市重点打造的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园区总规划用地约1500亩,总投资超36亿元,它零距离衔接西鹅铁路货运中心进德货运站与进德高速互通,10 分钟可达白莲机场,20 分钟能通达阳和码头,半小时内可覆盖柳州各城区,构建起铁、陆、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为发展现代物流筑牢根基。 目前,物流园已搭建起高端定制仓、标准厂房、中转仓配等多功能综合性物流设施,物业形态以电商快递、钢材配送、仓储物流、货运配载为主。
长乐物流园并非传统意义的货物中转站,而是深度融合制造业的“钢铁世界”。园区内聚集了100多家钢铁贸易、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到配送的全链条服务。
物流园执行总经理黄乃新介绍,园区对钢铁销售企业仓库和制造加工企业原材料库进行整合,合并为公共仓库,取消了加工企业原料仓库,从而为企业降低库存成本。经过3年多的磨合与调度,园区物流企业推行定时定点的共同配送模式。园区组织入驻的物流企业和加工商贸企业进行商议,协调各方调整生产加工节奏和物流发货时点,形成共同配送的作业模式,实现同频共振、互利共赢。同时,园区为企业组织管理咨询、流程优化等专题活动,并引入园区AI智能化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消耗。
园区内一家家电企业负责人说:“这里不仅能一站式采购钢材,还能按需定制切割,成本直降15%。”这种“前店后厂”模式,让制造业与物流业无缝对接,2024年,园区钢铁贸易量突破160万吨。
智慧化升级是另一大亮点。园区引入“互联网+物流”系统,实现仓储管理、车辆调度的数字化。京东、极兔等企业在此设立区域分拨中心,3万平方米的智能仓库内,机器人分拣线24小时运转,日均处理快递超10万件,同时新增就业岗位600个,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
黄乃新说:“去年园区交易额达40亿元,今年计划突破50亿元大关。”
长乐物流园正不断改革创新,以现代物流为驱动,持续为柳州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来源:新华网
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里高镇的广袤田野间,连片的桑树林随风摇曳,宛如一座座“绿色金矿”,正为当地村民铺就一条增收致富的“新丝路”。
图为技术员指导蚕农养蚕。王海力 张春艳 供图
近日,走进三合村郑月英的养蚕室,数万条蚕宝宝正在蚕床上进食。郑月英动作娴熟地添叶、清渣,脸上洋溢着喜悦:“以前养蚕靠经验,产量‘看天吃饭’。现在有技术指导,季蚕茧优质率有了很大提升,收入翻几番。”再过半月,这批蚕宝宝将结出饱满的蚕茧,为她带来新一季的丰收。
里高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黄双平是蚕农们的“贴心顾问”。从蚕种孵化到温湿度调控,再到消毒防疫,他手把手传授科学养殖要领:“小龄蚕对环境敏感,温度要稳在26℃至27℃,桑叶必须新鲜无露水。”通过定期培训与入户指导,越来越多的蚕农掌握标准化养殖技术,蚕茧优质率显著提升。
图为一片翠绿的桑园。王海力 张春艳 供图
近年来,里高镇立足桑蚕产业“短平快”的优势,以政策扶持为引擎、技术推广为支撑、示范户带动为抓手,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全镇桑园面积达2.83万亩,预计2025年产鲜茧4300吨,养蚕规模突破12万张,产业链条逐步向缫丝、织绸延伸。
从桑叶到丝线,从传统到创新,里高镇正以桑蚕产业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致富路上,越来越多的村民如春蚕破茧,用勤劳与智慧编织出幸福生活的绚丽篇章。
通讯员:王海力 张春艳
来源:中新网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青花梨迎来生长的关键期,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里高镇积极组织农户开展管护工作,为今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技术员指导果农管护青花梨。姚玮怿 摄
4月11日,走进里高镇果门屯,放眼望去,连片的梨树宛如绿色海洋,绿叶间,青涩的小果悄悄探出头,微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果农们穿梭于梨树间,手中的剪刀精准地伸向那些多余枝条,“咔嚓”一声,枝条应声而落,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为帮助果农科学开展疏枝管护工作,里高镇农技人员卢阳梅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现场指导。她手中拿着一根刚刚剪下的枝条,向果农们耐心讲解道,修剪掉多余的枝条,能够调整树冠结构,保证每棵树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减少病虫害发生。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认真做好疏枝等管护工作,这直接关系到今年青花梨收成。农技员的指导就像一场‘及时雨’,我们心里更踏实了,对今年的青花梨丰收充满信心。”种植户韦云飞说。
“今年我们引进并种植110亩新品种桂蜜梨3号,其中,10亩采用双臂顺行式新型棚架梨树栽培模式,此新型栽培模式可大幅提升柳江梨的品质与外观,长出的果实爽脆清甜、个大肉厚。”柳江区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科技特派员唐丕良介绍,通过邀请专家强化技术赋能,从老树修剪、土壤改良、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及果实套袋等方面,为果农提供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带领果农进行科学管理,全方位助力青花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今年青花梨种植面积1.66万亩,预计亩产3000公斤至4000公斤。
近年来,里高镇深度挖掘青花梨产业价值,打造“梨园花语”“琴韵梨香”农旅品牌,通过以梨为友、以节会友、以游兴村,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青花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多赢局面,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中新网
4月16日,2025年“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活动暨重点产业园区用工服务专项行动,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里高镇举办。
图为招聘会现场。姚玮怿 摄
现场,企业招聘人员有序布置展台,摆放企业宣传册和招聘简章。求职者往来于各展位间,驻足细读岗位信息,与企业招聘人员面对面交流,围绕职业发展空间、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咨询,现场既活跃又井然有序。
“我是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次招聘会信息的,了解到现场有不少适合我的岗位,感觉机会难得。”求职者王珍涛兴奋地说,“刚才我已向心仪企业提交报名信息,现在就盼着能顺利收到面试通知。”
广西庆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何珊介绍,该公司目前正积极扩充团队,计划招聘生产计划员和操作工,月薪在3000元至6000元,希望吸纳一批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且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优秀人才。
此次招聘会以“汇聚英才筑基石 人社服务促园兴”为主题,精准聚焦重点产业园区用工需求,通过搭建“政企民”三方对接平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架起高效沟通的桥梁。据了解,当天共19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1518个岗位,涵盖机械制造、物流运输、食品加工、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吸引400余名求职者进场应聘。
下一步,柳江区将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发布企业招聘资讯,扩大就业信息覆盖面,同时,深入各镇持续开展招聘活动,将招聘服务网络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真正实现“小规模、高频次、精准化”的就业服务模式,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人才优势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韦新娜 姚玮怿
来源:中新网
狠抓工作落实 破解发展瓶颈
——访柳江区委书记玉秋静
“柳江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柳州市‘新春第一会’精神和工作部署,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以开展工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个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15日,柳江区委书记玉秋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季度柳江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3.15%,取得开门红。
推动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技改。玉秋静表示,柳江区不遗余力地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引导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以做大做强智能家电产业的为切入点,助力柳州第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支持康明斯动力持续提升柴油及天然气发动机、混合动力和新能源动力技术,逐步承接国外订单转移。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园区建设,帮助天天乐药业提升产能,花红药业新基地实现投产。
聚焦产业集群,全力招商引资。玉秋静说,柳江区实施“全域全员全年”招商,聚焦产业集群招引、资源禀赋招商、新质生产力招商,主动强化与荣事达集团、深圳火焰天下公司等家电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对接浙江事智农业公司、海大集团、南京阿凡达机器人科技公司等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一季度,柳江区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活动20余次,新签项目合同投资额达10.22亿元。
紧盯关键环节,实施项目建设。玉秋静介绍,今年柳江区共推进“七个一批”(即谋划、洽谈、签约、开工、建设、投产、达产各一批)项目164个,总投资526.69亿元。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和工作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推进全过程跟踪服务模式,紧盯项目推进关键环节,定期梳理项目推进难点堵点,强化项目建设全周期闭环管理,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一季度,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9亿元,同比增长31.9%。
为确保“三个突破年”活动取得实效,柳江区出台了202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成立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谋划推动、保障落实。组建十个工作专班,负责重大项目“七个一批”各阶段工作落实和联系企业服务工作,确保各项具体工作有效开展。同时,聚焦市场、要素、政务、法治、开放等领域,优化政策供给、提升政务效能、强化要素保障、打造良好环境,全方位提升营商环境质量。此外,着力提升干部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的作风能力,切实以作风大转变促进工作大落实、效能大提升。
玉秋静表示,下一步,柳江区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柳州市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问题等重大事项,破解发展瓶颈,以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西日报》
工业经济“脉动”强劲
柳州县域经济系列报道之柳江篇
“2025年,我们力争产值过亿元!”4月11日,在广西高而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李金成坚定地对记者说。
这家位于柳州市柳江区的公司之所以满怀信心,源自柳江工业经济走势稳步向上。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柳江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3.15%。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产值再上新台阶,以及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助企纾困解难,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柳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过去采用吊车卸蔗,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经过智能化升级,现在我们采用自动液压翻板卸蔗,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率都提高了。”在广西糖业集团柳兴制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部副部长杨波告诉记者。
在制炼车间,体型硕大、黄色涂装的罐体引人注目。升级改造前,制炼车间澄清工段蒸发岗位依靠人工操作控制各效罐的进出汁和进汽量,一旦操作不及时,榨量不稳定,或加热、煮糖岗位抽汽不平衡,容易造成糖浆浓度不达标。
推行智能化、自动化刻不容缓。柳兴制糖公司在2024年检修期进行蒸发煮糖智能化管控系统升级改造,极大地降低了岗位工的劳动强度。由于岗位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频繁调整各类阀门,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减少设备维修成本。
推行智能化自动煮糖后,产出的白砂糖质量和收回率与人工煮糖相比偏差不大,但人工少、工人劳动强度低、维护成本更低。
据介绍,柳兴制糖公司先后投入3000万元,完成了蒸发煮糖智能管控项目、白砂糖装包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并新增两套甘蔗自动液压翻板及除杂输送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目前,该公司逐步由传统手工生产模式,转化为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绿色化的生产新模式。
同样,位于柳江区进德镇的广西鑫恒晶木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对现有设备升级和改造,在原有厂房及设备基础上,新增自动拼板机、自动热压机覆膜机、砂光机、锅炉废气循环利用烘干线及除尘配套等生产设施。
升级改造带来生产效率提升。以新增的自动拼板机为例,过去要依靠人工一张一张拼板。现在使用新设备,可自动连续拼接,相比原来人工排板,不仅板面平整度更高,而且排板和铺装速度更快,“劳动强度降低了10%以上。”该公司负责人说。
2.新兴产业持续发力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广西高而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柳江区新兴工业园的一家新兴企业,一期于2021年9月下线投产,目前有3条智能化生产线。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空气能热泵、太阳能光热、相变储能(储热/冷)新材料技术及产品、精密机械等多个领域。
“为了实现2025年产值过亿元的目标,我们加强创新研发,用创新产品引领市场;做好产业链配套,形成一定成本优势;加大市场推广投入,进一步深挖重点市场。”该公司总经理李金成表示,公司二期预计2026年竣工试投产,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逐步将公司打造成为新能源热泵产业现代化科技型企业集团。
注重前沿科技,看重新兴材料。在柳州开宇塑胶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峻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新研发生产的石墨烯注塑机,可以生产石墨烯散热片。相比传统的铝制散热片,石墨烯散热片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现在已供货给TCL、格力电器等家电企业。”
该公司位于柳江区穿山镇乐业路,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加工设备,可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制生产专用注塑机。徐峻介绍,除了新产品石墨烯注塑机,公司还可生产锁模能力120吨—2450吨的LK系列热塑性注塑机、120吨—550吨的LK-U系列热固性注塑机。其中,公司生产的热固性注塑机,在整个行业是名牌产品,供货给苏泊尔、爱仕达等企业。
“石墨烯注塑机的前景很看好,今年公司产值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徐峻说。
3.服务力度不断增强
新引进项目4个,合同投资额10.2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70亿元的14.6%,其中新签亿元工业项目合同投资额9.8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40亿元的24.55%;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完成额5.0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亿元的25.25%,其中招商引资项目制造业投资完成额4.8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亿元的32.6%。
这是柳江区一季度招商引资的一组数据。数据的背后,是该区服务力度不断增强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柳江区贯彻落实柳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工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个突破年活动,成立实体化运作的十个产业发展攻坚专班,全区上下招商引资热情不断高涨,成效初现。
该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助企纾困解难,在“大招商招大商”、助力增量企业投产见效的同时,扎实做好存量企业服务,推动存量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柳江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动员全区上下集聚服务资源,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帮助企业渡难关、拓市场、提效益、促升级;实行领导挂点服务企业责任制,宣传和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自治区、柳州市及柳江区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组织智能家电企业申报自治区重大优质工业项目、千企技改工程、设备搬迁和购置设备补贴等扶持共计8200万元;组织和帮助环峰公司等15家企业申报中长期贷款,额度达20多亿元。
来源:《广西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柳江区在推进乡村治理中立足区情,提出以党建为引领、以“三会兴屯”为抓手、以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一、以党建为引领 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政治保障,在乡村发展全过程中处于引领地位。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力,要以“党建+”的方式统筹各要素力量的投入。通过党员带领群众协商议事、投工投劳,坚持以“党旗红”为引领,访民户、听民情、办民事、解民忧;探索“党员先锋+数字乡村”模式,推广积分超市、智能监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为充分发挥屯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柳江区于2019年5月在成团镇成团村莲花屯率先成立了屯一级的党支部,以党建驱动的方式打通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为进一步优化党组织结构、增强党组织活力,柳江区针对村屯组织不健全、村事务管理混乱等问题,狠抓屯级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划分调整乡镇内部为多个网格片区形成方块式管理;通过优秀党员带头、村民积极参与的方式,搭建“以党组织为中心、优秀党员为纽带、网格片区为模块、村民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从零碎化到组织化的转变,党建赋能乡村治理实现了深度融合。
二、以“三会兴屯”为抓手 发挥基层组织职能
通过充分激发“三会”(屯级党支部委员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功能,拓展村民参与村屯事务的广度和深度,破解村屯“软”“弱”“散”等问题。屯级党支部的设立明确了“谁来管”,屯级党支部以带领基层工作组织机构(包括村民理事会和村民监事会)的方式参与乡村治理,既充分发挥组织支持和保障的功能,又发挥了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的功能;村民理事会规范运行章程明晰“管什么”,村民理事会按照屯级党支部要求开展协商议事、公益事业、矛盾协调、推动产业发展等工作,完善村规民约和接受监督的事项;村民监事会主要承担监督和监管的责任,理顺“怎么管”,主要负责对本村屯的重大建设和财经管理等事务进行监督。“三会”成立后,党支部成为各方力量的“黏合剂”,理事会架起政府和村民的“连心桥”,解决了基层组织能力弱化、队伍管理薄弱凝聚力差的问题。柳江区通过配齐“三会”成员队伍,凝聚村民的力量、统一全村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下村屯发展的“加速键”。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头。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要抓住“人”这一关键要素,不仅要对本土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行培育,还要鼓励精英回乡、引进优秀人才、储备青年人才等。柳江区秉持组织与人才建设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展屯级党支部书记全面提升行动,吸纳种养能手、返乡退伍军人等加入,选优配强屯级“领头雁”;同时关注致富能人加入理事会和监事会以建立屯级乡村振兴“强雁”人才库;采取“村挂点领导+党建指导员+三会成员”的培养方式,推行村挂点领导、党建指导员、“三会”成员结对共建,帮助“三会”成员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柳江区充分利用各屯资源条件,探索“支部牵头+党员领办+村民入股”产业发展方式,通过开展清产核资、成员分类确认、资产量化和股权设置等工作,深挖产业培养和解决集体经济难题。用好村屯特色资源,谋划村屯产业发展新路子,对外主动联系引进企业,将优质农产品和自然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大力开发优质果蔬农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拓宽村屯集体收入增收渠道,村民在收入上实现了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的变化。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柳江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比如通过组织花灯舞、醒狮等传统技艺展演,让群众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比如通过搭建农家书屋、联合柳江图书馆设立图书馆馆外服务点等方式,开展全民阅读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在乡村舞台举办“四季村晚”“三月三”“丰收节”“传承好家风”等文化活动,不断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的需求。
通讯员:陈丽
来源:《柳州日报》